数字化医疗及精准医疗已经走过了从探索、研究、科学实践的初级阶段,到今天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了医学领域广泛的、深层次的研究及临床转化的第二个阶段。
巨大的临床数据及海量的CT、MRI等影像数据为数字化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而3D打印技术正是基于此,从量化、可视、可控等方面进一步研发,获得真实的病理仿真及模拟,从而轻松获得了病理模型,籍此将传统的两维度平面的信息,转化为三维实体,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量化了其所掌握的经验及技术。
人体替代部件的巨大需求,替代传统非个体化的植入件的巨大需求以及巨大的市场商机,是这一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使得组织工程技术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投资界高度关注的重点行业。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两个革命性应用
3D打印的产品有两类,第一类是无生命3D打印产品,第二类是生物3D打印产品,无论哪一类都需要给予数据的挖掘,要把有些具体的东西,比如说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三维结构,等等,解析出来,使这个重建的三维组织能执行更高级的生理功能。那么就必须做一些结构的解析、定量的分析、标识、组织构建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将人体的组织跟器官完整的还原。
无生命产品的3D打印其实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金属3D打印,比如说钛合金的,还有一些不锈钢的3D打印,他一般可以做成人体的标准的替代部件,比如说植入的螺钉,还有固定的钢板,还有一些修复的一些组织,这些都是金属的,它也是无生命的。
无生命产品是最早被认知、被应用起来的3D打印。比如说,在美国,2014年有一家新的公司上市,它有很多产品已经获得了FDA的一些认证;也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中国也开始有相关的政策出台;2015年8月份,中国有了一个标准器械的关于3D打印金属打印的一个注册证,这也是中国在3D打印金属产品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国家政策的一些认可。
无生命的3D打印产品,做出来的病理模型可以将原来的二维的信息变成三维的信息,原来隐藏在背后的一些信息看不见,现在有了一个病理模型,就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观察,方便医患沟通;此外,无生命的3D打印产品做出来的病理模型,可以方便医生将它进行量化,做手术前的模拟演练,比如说粉碎性骨折,创伤面、碎成多少小片、粉末等等,可以在这个模型上看得非常清楚,然后做一些手术的规划,准备手术中要使用的器械。还可以提前进行方案优化,到时候带进手术室的就不像以前要推好几车,手术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同时可以有把握地手术。
无生命的3D打印有几项革命性的成果:
基于三维的解剖结构,可以对将要做的手术做一些非常精准的小器械,我们把它叫做手术导航板。比如说要在患者的脊椎上面打孔,要置螺钉,我们根据患者的脊椎比如说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做一个精准的匹配的一个小的挡板,使得医生在术前做了规划以后,手术中使用这个导航板精准地将螺钉打入椎弓根,避免伤到脊椎上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手术前做到心中有数,将医生原来头脑中的经验进行量化,做了术前的演练,手术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